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_小学四年级扁鹊见蔡桓公教案
2025-09-29 02:09:21 阅读 : 次

第六课:扁鹊见蔡桓公
一、导入新课
- 板书“扁鹊见蔡桓公”,同学们知道这是个成语吗?
- 学生互动:
- 一位学生复述课文内容,另一优生表演。
- 引导问题:
- (1)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日益严重?
- (2)为什么扁鹊会对蔡桓公如此刻薄?
- (3)如果蔡桓公本已知道自己有病,是否还能坚持下去?
- 板书提示:
- 在黑板上板书写出以下内容:
- “寡人无疾”表现蔡桓公固执、自信。
- 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”表现对医生猜忌、反感。
- “不应,又不悦”说明扁鹊对医生冷淡、拒之千里之外。
- “居五日,扁鹊已逃秦矣,桓侯遂死”,使人们明白:不要拒绝批评帮助的重要性。
二、检查预习 [板书]
- 学生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:
- (1)熟读课文:自由朗读,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字词。
- (2)通读文意: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故事的主旨。
- 教师总结:板书写出以下要点:
- “寡人无疾”→“居十日”,扁鹊复见;
- 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”→“故今在骨髓”;
- “不应,又不悦”→“史灰”(或表示冷淡)。
三、学法实施 [板书]
- 熟读课文
- (1)初读课文:自由朗读,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字词。
- “黄人”→“扁鹊”;“人国”→“蔡桓公”。
- 其他生字词如:“膝盖、理”等。
-
(2)自读检测:在大屏幕上配合教师进行朗读,完成自读效果检测。
-
分角色朗读 [板书]
-
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扁鹊和蔡桓公的角色,以小组形式朗诵课文。
-
总结寓意
- (1)“居十日,扁鹊复见病在肌理”→“故今在骨髓”,使人明白:不要拒绝批评帮助的重要性**。
- (2)“史灰”或“冷淡”说明扁鹊对医生态度冷淡、拒之千里之外。
四、板书设计 [板书]
| 标题 | 内容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
| 扁鹊见蔡桓公 | (1)“黄人”与蔡桓公的关系,扁鹊为他诊断病情。(2)扁鹊的冷淡态度,使蔡桓公终死不休。(3)结题后的意义深远。 |
教学设计:扁鹊见蔡桓公(一课时)
教学目标及重点
- 理解“小病”、“大病”、“走古义”等文言词汇的含义和区别。
- 认识扁鹊作为神医、对病人诊断细心的特殊形象,以及蔡国的国君在医术上盲目自信的特点。
- 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,得出合理的结论: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是人生的必然选择。
教学课型及课时
- 一教读课
- 一课时
整体感知
- 明确目标: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轻声读,放声朗读,编排剧表演。
- 组织学生讨论:明确扁鹊和蔡国国君的性格特点,探讨“小病”、“大病”、“走古义”等文言词汇的区别。
- 引导总结:得出扁鹊和蔡国国君各自的特点,并总结正视缺点错误的重要性。
师生研习
- 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
- ⑴扁鹊是一个医术高超、对病人诊断细心的神医,而蔡国的国君是个固执己见的人。
- ⑵扁鹊在诊断病人时使用了“小病”、“大病”、“走古义”的古义与今义的区别;
-
⑥蔡国国君对“小病”、“大病”、“走古义”等文言词汇有误解。
-
组织学生讨论
- 老师提出问题:扁鹊和蔡国国君各自有什么特点?
-
学生小组讨论后,老师归纳:“扁鹊是一个细心的神医,对病人有着正确的诊断;而蔡国国君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,盲目自信。”
-
引导总结
- 老师总结: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是人生的必然选择。无论是在对待别人还是自己,都不能拒绝批评帮助。
布置作业
- 请同学们根据文中给你的启发写一篇读后感,题目自拟,下节课集中展示交流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glikun.com/duanpianguigushi/23930.html
上一篇:简短经典情书_简短经典情书100字
下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