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清照《声声慢》课堂教学实录_《声声慢》李清照教案

李清照《声声慢》课堂教学实录
师:今天我们学习《声声慢》。李清照的词,属于婉约词,婉约词该如何去读?(学生齐读。整体效果尚好,故教师不做点评,即直接点出朗诵的技巧与方法。)
不错。两个字音需要注意:一是乍难还寒的"还"(huán),二是怎生得黑的"得"(dé)。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词中的财务处感叹号很特别,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这三处感叹号该如何去读。
三杯/两盏/淡酒,怎敌他/晚来风急!
守著窗儿,独自/怎生/得黑!
这次第,怎一个/愁字/了得!
师:另外这首词使用了大量的叠词。叠词有什么好处?朗读时该如何去读?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。
(师范读,随后学生放开声音自己朗读,最后师生齐读。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……)
师:哪位同学谈谈体会。
生:读感叹号时会有一种往下坠的感觉!
生:有学生之感!
生:用叠词时表达的感情和氛围好像会更浓厚。
师:是的。从意思上讲,叠词和单个词表达意思是一样:寻寻觅觅的意思是寻觅,冷冷清清的意思是冷清,凄凄惨惨的意思就是凄惨。但一旦叠加在一起,情感意义就显得更加突出。这就是叠词的效果。
生:我觉着这首词和前面学过的《醉花阴》一样,都是表达出作者的.
师:是啊,词的末句讲得很明白:"怎一个愁字了得!?
生:两处愁究竟有没有什么区别?请从它的内容、程度上来看一看,两处愁究竟有没有什么区别?
师:我看到的是李清照写《声声慢》时她的丈夫已经去世,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,就开始寻觅。寻觅过后没有结果,或者说她寻觅的结果就是冷清;感觉到冷清之后,她自己内心的感受一定是凄凄惨惨。
同学们看课本49页,刚才他讲的那个意思其实和文学大家唐圭璋讲的意思是一样的。我想问问,你刚才看这段话没有?
生:没有。
师:所以同学们应该自信啊,要相信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啊。开篇十四个叠字,她(指生)刚才讲到非常富于层次感,我们不妨再仔细分析一下。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。之所以寻寻觅觅,是因为心中若有所失。但寻觅之后结果如何呢?
生:是冷冷清清。
师:这里的冷清是描写什么的?
生:环境。
师:有层次吗?
生:我觉得这里的冷清包括两个层次。一是周围的环境的确冷清,二是还反应出内心的冷清。
生:如果说中间的"冷清"还只是暗示出作者的心境,那么最后的"凄凄惨惨戚戚",就纯粹是写心情,这时作者的心理纯粹是一种悲伤。
师:剖析得好。有人这样分析《声声慢》起句十四字叠词的妙处。(投影)
总言心情之悲伤。中心无定,如有所失,故曰"寻寻觅觅"。房栊(教师插话: Outlooklóng是"窗户”的意思)寂静,空床无人,故曰"冷冷清清"。六字六者的进一步展开是:冷清是环境的写照,凄惨则是内心的写照。
前人对李清照连用十四个叠字评价非常之高,说是"出奇制胜,匪夷所思矣"(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)。那么我们怎样从写作上来借鉴它?
连用十四个叠字的,可以说前无古人,暂无来者。我们写作并非一定要连用这么多叠字,有时只是连用几个叠字,就有无限的妙处。
除了叠词的运用,词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反映了李清照的愁情?
生:"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"。可以联想到一个女子,倚靠在窗前,等待着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。
教师:这个想象很好,等待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。
生:而且还是独自,一个人怎样才能挨到天黑。
师:这怎样表现她的愁情的呢?
生:每天觉得时间过的非常慢――"独自怎生得黑",都不知道看样捱过一天了。
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觉得日子飞逝?
生:凄凉,空虚,悲愁,痛苦……
师:是的。人在幸福中常觉时间飞逝,只有在痛苦中才会有度日如之感。
刚才提到的《醉花阴》中其实也有类似的句子――"薄雾浓云愁永昼"。
生:"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"当时李清照丈夫已经去世,加之国破家亡,作者的心情更加的惆怅,“满地黄花堆积”,就让人看到一副更凄凉的画面。
师:还有吗?
生:"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晚来风急,雁过也正相识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大雁还在,而她的丈夫已经不在了,所以很伤心。"大雁还在,但丈夫已经不在了,所以是“雁过也,正伤心”……
我们知道古代有鱼雁传书的故事,这只旧时相识的大雁,在现在还没有传到李清照手里,她就用一个词来形容:“云中谁寄锦书来,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”那只旧时传递书信的大雁还在,但丈夫已经不在了,所以是“雁过也,正伤心”……
生:我们知道古代有鱼雁传书的故事,这只旧时相识的大雁,在现在还没有传到李清照手里,她就用一个词来形容。“云中谁寄锦书来,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”那只旧时传递书信的大雁还在,但丈夫已经不在了,所以是“雁过也,正伤心”……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glikun.com/duanpianguigushi/2401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