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维故事(王维故事有关的石头图片)

王摩诘故事3则
王摩诘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850余首。他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极大。其诗、书、画都很有名,有多才多艺。音乐也很精通。
少年胆识
王摩诘很小的时候便很有胆识。相传,有一年,知县看到书上有记载说,当地大山里有一种石胆,吃了可以长命百岁。于是,他便下令让老百姓去找。可大山里根本没有这种东西,所以百姓们找不到。知县很生气,硬是说是老百姓把石胆私藏了起来,很多人因此被抓进监狱。幼小的王摩诘不忍心看见乡亲们受苦,就捡了几块石头交给知县说:“石头有的是,可没有石胆。”知县大怒,呵斥他说:“书上有记载,怎么可能没有呢?”小王摩诘不慌不忙地说:“龙和凤凰书上也都有记载,可你能找到么?”知县无话可说,只好收回了寻找石胆的命令,并把因此入狱的人们都放了出来。
文人应作天地之良心,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说真话。没有胆量说出真话的人,注定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。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,却没有足够的勇气,幼小的王摩诘能够做到,实在是很难得。
一举登第
开元七年(719),19岁的王摩诘入京参加京兆试,事先得知,太平公主已命考官将一同应试的张九皋定为此次的京兆“解头”(即第一名)。王摩诘本想凭真才实学夺魁,得知此事后,深感不安。当时的王摩诘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,广泛结交文人雅士和一些达官贵人。他来到岐王府中,将此事告诉了岐王,请求岐王能说动公主改变主意。岐王让王摩诘先从以往的诗作中选择佳作,抄录成卷,再作琵琶新曲一首。几天之后,王摩诘前来王府。岐王给他换上华丽的衣服,带他来到太平公主府第。公主设宴款待岐王,并安排乐舞助兴。此时,岐王让人将王摩诘传了进来,王摩诘献上一首自谱新曲《郁轮袍》。公主听罢,极口称赞。岐王又将王摩诘事先抄录好的诗卷奉上,公主阅罢,又是一阵惊奇。因为这些诗篇都是太平公主日常朗诵的诗篇,本以为俱是古人佳作,未料想出自王摩诘笔下。
岐王开口对公主说道:“近日京兆试,若得此生为解头,诚所谓国之精英。”公主听罢,急忙问为何不让其应举。岐王答:“此生不得首荐,所以不愿应试。据传闻贵主已谕京兆试官,将解头拟定为张九皋。”公主听罢,笑道:“哪里是我的安排,无非是受人之托罢了。”然后,对王摩诘说:“此次解头,非你莫属,我当为你助力。”王摩诘起身拜谢。京兆试毕,王摩诘得中解头,一举登第。
虽然在今天看来,王摩诘夺魁也有“走后门”之嫌,但这在唐朝是很正常的“干谒”。如果王摩诘没有真才实学,又怎能博得公主的赏识,让她收回成命?庄子《逍遥游》中有云:“北冥有鱼,其名曰鲲,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;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,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,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”有人羡慕鹏能遇到点化的机会,的确,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这样的时机,但前提是,你总得先把自己变成鲲吧。很多人都在苦苦等待机会,殊不知,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。
坚守气节
安史之乱(755—762)中,安禄山攻陷了长安,俘获了一大批尚未逃走的官员。王摩诘就是其中之一。当时的王摩诘,官职并不算太高,但其在文人中的名气很大。安禄山为了笼络人心,便费尽心思想要收买王摩诘为其所用。他把王摩诘软禁在普施寺,派手下的谋士轮番到寺院劝说王摩诘。王摩诘偷偷地托人在外面找了些泻药吃了,想就此因病蒙混过关。
在此期间,安禄山在洛阳的大宴手下,将领们并让原本为唐玄宗皇宫中的一些梨园弟子表演。可这些梨园弟子看到国破家亡,悲伤不已,无心演出。其中有一个叫雷海青的人,还把乐器重重地扔在了地上,面向西方号啕大哭。安禄山一怒之下命令手下把雷海青乱刃分尸。王摩诘知道此事后,哀伤不已,见景生情,就写了一首《凝碧诗》:
万户伤心生野烟,百官何日再朝天。
王摩诘后来还是没能逃过叛贼的威逼,被迫出任了伪官。但这首诗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,甚至都传到了肃宗那儿。大唐军队剿灭叛贼之后,朝廷对在叛乱时期担任过伪官的文人严加处分,而王摩诘却因为《凝碧诗》而得到了皇帝的宽恕。
面对外界环境的压迫,王摩诘虽然没有选择舍生取义,但其内心的坚守依然为人称道。其对大唐的忠心天地可鉴,所以朝廷才会宽恕他。这是气节的另一种表现方式。
与佛相伴
王摩诘,字摩诘,名于谦。他的全名是“西岳年青”,在佛教思想上具有显著的影响力。安史之乱后,虽然朝廷宽恕了王摩诘,并只给了他降职处分,但王摩诘内心却充满了愧疚和自责。当时,对这个时代的文人来说,气节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生命。王摩诘出生于一个虔诚的佛教家庭,从小就被教为“菩萨”,后来才真正接触到佛学。
从此,王摩诘沉溺于佛理与山水之中,他的《凝碧诗》有其独特的魅力。“一生几许伤心事,不向空门何处销!”这首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思考。人们常以它的内容来隐喻人生的复杂性,认为无论身在何方,都能找到一处心灵的净土。
有人认为,王摩诘遁出世俗是一种逃避,其实这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。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,换个角度或许就会出现第二条路。从某处走到另一处,有时候反而能获得新的视角和感悟。
王摩诘的诗绘影绘形,有写意传神、形神兼备之妙,也被苏轼称赞为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。《新唐书》称王摩诘在生前及后世都享有盛名,唐朝宗室赞誉他为“天下文宗”,钱锺书则赞其为“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”。
世上有“李白是天才”,“杜甫是地才”,“王摩诘是人才”的说法。这些建议不仅指出了王摩诘在文学方面的成就,更表达了后人对他在佛教思想上的深远影响的肯定。更重要的是,他不仅写了一手好诗,而且还融合了音律,成为少有的全才。
他在艺术方面贡献极为显著。他的作品既有写意传神、形神兼备之妙,又常常通过诗词的优美与山水的细腻,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。其诗绘影绘形,“有写意传神、形神兼备之妙”,而这也让它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模式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glikun.com/duanpianguigushi/233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