劝农原文翻译及赏析(劝农二绝翻译)
2025-08-09 09:27:09 阅读 : 次

陶渊明《劝农》赏析
陶渊明(约365-427年),字子光,后号五柳先生,是东晋著名的诗歌家、诗人和隐逸诗人。他以隐逸田园生活著称,被誉为“隐逸诗人之宗”。以下是对其这首《劝农》诗的赏析:
一、解读诗句
-
孔耽道德:
孔丘沉溺于道德,鄙视樊须(孔子的学生)。 -
董乐琴书,田园不履: 董乐琴书,即董仲舒;田园不履,指 farmer does not walk on the ground as it were。
二、诗意解读
-
孔丘沉溺道德:
孔丘(孔子)被逼迫沉溺于道德的漩涡之中,鄙视自己学生的樊须。这种沉溺与陶渊明隐逸田园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。 -
董乐琴书,田园不履: 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、哲学家,作品《劝农》强调耕作与农业的重要性。作者认为,田园需“不履”,即 farmer should not walk on the ground as it were—即 farmer应该遵循自然。
-
若能超然,投迹高轨: 若能超越世俗的束缚,投向更高处的道路——高轨(崇高的道路),指的是行事与道德并重的道路。
-
敢不敛席,敬赞德美:
你难道不尊敬低下行吗?称赞德行,称颂智慧和美德。
三、历史背景
陶渊明的《劝农》是他在位移往怀古田舍务农期间创作的一首诗,表现了其隐逸田园生活与对农业生活的向往。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传统农耕社会的反思,并提出了“田园不履”的要求。
四、思想与启示
这首诗通过对农耕劳动的赞美,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给自足、顺应自然的思想。其核心在于:只有心中有理想与信念, farmer 才能真正得到生命和尊严;否则, farmer 会像樊须那样迷失于世俗的漩涡之中。
总结
《劝农》诗不仅展现了陶渊明隐逸田园生活的美好愿景,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生活的关注。它不仅是诗歌本身,更是作者思想的结晶,体现了其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理解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glikun.com/duanpianguigushi/22405.html
上一篇: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翻译及赏析_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理解答案
下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