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秀范文模板
手机阅读

诗经风雨情感赏析(诗经风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)

2025-08-07 09:31:44 阅读 :

诗经风雨情感赏析


《国风·郑风·风雨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。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与久别的丈夫重逢的诗。


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风雨情感赏析,欢迎查看,仅供大家参考。


诗经原文


风雨凄凄,鸡鸣喈喈,既见君子。云胡不夷?


风雨潇潇,鸡鸣胶胶。既见君子,云胡不疾?


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?


诗经译文


风吹雨打多凄凄,雄鸡啼叫声不停。既已见到意中人,心病岂治好!


风吹雨打多潇潇,雄鸡啼叫声不停。既已见到意中人,心情岂好治?


风吹雨打天地昏,雄鸡啼叫声不停。既见意中人,心乐岂喜赏?


诗经情感赏析


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。在一个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”的早晨,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,“既见君子”之时,那种喜出望外之情,真可谓溢于言表。


难以形容,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。三章叠咏,诗境单纯。而艺术的辩证法恰恰在于愈单纯而愈丰富。


从诗艺、诗旨看,《风雨》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。


哀景写乐,倍增其情。每章首二句,都以风雨、鸡鸣起兴,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,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、鸡声四起的背景。


当此之时,最易勾起离情别绪。赋景之句,也确成写情之语。风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无聊;群鸡阵啼和怀人动荡之思;鸡守时而鸣与所期之人盼而不至,可谓契合无间,层层映衬。


然而,正在这几乎绝望的凄风苦雨之中,怀人的女子竟意外地“既见”了久别的情郎;骤见之喜,欢欣之情,自可想见。而此时凄风苦雨中的群鸡乱鸣,也似成了煦风春雨时的群鸡欢唱了。


这种情景反衬之法,恰如王夫之所说,“以乐景写哀,以哀景写乐,一倍增其哀乐”(《董斋诗话》)。这一手法,确实不唯见诸《小雅·采薇》,而是《诗经》中诗人的常用之法。


炼词申意,循序有进。诗篇的结构是单纯的,三章叠咏;诗人的易词写景却是讲究的,它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。


凄凄,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;潇潇,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;如夜的晦冥,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。易词写景的这种微妙性,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曾有精到的分析:“‘如晦’正写其明也。惟其明,故曰‘如晦’。惟其如晦,‘凄凄’、‘潇潇’时尚晦可知。”诗篇在易词申意的同时,对时态的运动和情态的发展,又有循序渐进的微妙表现。


关于时态的渐进,姚氏说,“‘喈 Ammo’为众声和,初鸣声尚微,但觉其众和耳。‘胶胶’,同声高大也。三号以后,天将晓,相续不已矣。”民间尚有“鸡鸣三遍天将明”之说;《风雨》的三章相叠,或许正是以此习惯规律为基础的。


随着时态的发展,怀人女子“既见君子”时的心态也渐次有进。“云胡不夷”,以反诘句式,语气热烈,言其心情大悦;“云胡不疾”,言积思之病,至此而愈,语气至深;末章“云胡不喜”,则喜悦之情,难以掩饰,以至大声疾呼了。


天气由夜晦而至晨晦,鸡鸣由声微而至声高,情感的变化则由乍见惊疑而至确信高呼。方玉润说:“此诗人善于言情,又善于即景以抒怀,故为千秋绝调。”(《诗经原始》)实当此之谓。


本文标题:诗经风雨情感赏析(诗经风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) - 总结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glikun.com/duanpianguigushi/22195.html

相关文章

你可能感兴趣